竹筍美食的背後秘密:煮熟才能吃!

許多台灣人都鍾愛高纖維、低熱量的竹筍,它的口感清脆,還能增進腸胃蠕動,可以說是夏季必吃的蔬菜。

然而,一名男大學生在宿舍用小電鍋烹煮竹筍時,由於煮的時間不足,吃下去後竟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?讓我們一探究竟!

這名男大學生在PTT笨版分享了他的親身經驗。他說,他在學校附近的菜市場買了一大支竹筍,然後用小電鍋煮了十多分鐘就開始吃。但是吃到第三口時,他開始感覺喉嚨卡卡的,就像吃海鮮過敏那樣呼吸不順。

儘管他覺得不舒服,但他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吃,結果呼吸不順的症狀越來越嚴重,讓他覺得快要窒息了。後來他才知道,原來竹筍如果沒煮熟吃下去,會與胃酸反應產生氰化物,這幾乎讓他毒死。

食力報導指出,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江伯源表示,當竹筍出土受陽光照射、行光合作用,並在筍尖開始「出青」時,竹筍中的酪胺酸會產生「紫杉氰醣苷」,這種物質會造成竹筍的苦味,且在加工或消化時容易產生具有高毒性的氰酸。

氰酸的毒性極高,如果與細胞中的「細胞色素氧化酶」結合,可能會抑制呼吸作用,導致細胞缺氧。如果中毒,可能會出現呼吸短促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痙攣等症狀,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難死亡。

因此,選擇竹筍時應選擇筍尖未出青的,這樣可以避免竹筍的苦味,也可以減少接觸「紫杉氰醣苷」。另外,烹煮竹筍時應充分加熱,這樣可以破壞毒性成分。所以在食用竹筍時,只要注意以上的事項,就無需過度擔心。


文章參考來源網址